
瓦伦西亚动物园(Bioparc)在未来几年内将投资6400万欧元用于扩建,项目将再现“丝绸之路”的历史意义,以及瓦伦西亚与中国、非洲之间通过这一路线形成的文化联系。丝绸之路在全人类的文化交流、经济共荣和民族发展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扩建项目将分为三个阶段。
瓦伦西亚市长玛丽亚·何塞·卡塔拉(María José Catalá)于本周一发布了该扩建项目,她提到:“这一整体项目将让瓦伦西亚重回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,为游客打造一条文化与休闲之旅,从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延伸至瓦伦西亚这座城市的核心,这里曾盛产来自东方的神奇丝线。”市长还表示:“此次扩建将进一步巩固 Bioparc 作为优质家庭旅游城市标志性场所的地位,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可持续发展、科学、研究和教育的承诺。”据介绍,项目的第一阶段预计将在2027年向公众开放。

三大扩建阶段详解
瓦伦西亚动物园基金会主任费尔南多·冈萨雷斯·西切斯(Fernando González Sitges)详细说明了位于 Cabecera 公园旁的扩建区域将分为三个阶段:科普特之路(El Camino Copto)、农庄区(las alquerías),以及中国花园(el Jardín Chino)。

第一阶段:科普特之路,法老神庙与桑给巴尔风格的餐饮区
这一阶段将投资1800万欧元,建设新的动物展区,引入具有代表性的非洲物种,还将增设设施建筑和一个新的鱼类及珊瑚水池。此阶段已经开始动工,内容是重现“丝绸之路”中最鲜为人知的一段——被称为“科普特之路”,它连接肯尼亚的蒙巴萨与埃及的亚历山大,是丝路中一段不太为人熟知的海上通道。这一区域将重现这段丝绸之路沿线的生态系统,例如红海和埃塞俄比亚农场等环境;其中还将设置重点展示古代文化和宗教地标的区域,如法老神庙,以及古埃及文化中动物的重要地位。此外,还将建设大型鸟舍,展示该地区的鸟类物种,并配备有主题风格的儿童游乐区。与此同时,园区内还将设有一个餐饮区,以桑给巴尔的石头城(Stone Town)为背景风格——石头城是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群岛首府的老城区,也是昔日桑给巴尔苏丹国的首都。

第二阶段:农庄区(Alquerías)的修复
这一阶段目前也已启动,将修复园区内的传统农庄建筑群,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教育和传播功能的空间,展示丝绸之路如何从亚历山大穿越地中海,最终抵达瓦伦西亚。这正是“农庄区”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,它们见证了蚕业在当地的兴起、桑树作为饲料基础的种植,以及瓦伦西亚在丝绸艺术方面的发展。费尔南多·冈萨雷斯指出:“农庄将成为了解蚕蝶生命周期和神奇丝线来源的空间,游客可以看到织布机的运作,并深入理解瓦伦西亚在丝绸史上的重要意义。”目前这些农庄的结构加固工程已完成约40%,整体验收和修复工作将耗资逾120万欧元。

第三阶段:中国主题花园,借助人工智能,“骑龙飞行”畅游中华名胜
最后一个扩建阶段将呈现“中国盛世”的氛围,打造一处中国花园,供游客参与各种休闲和文化活动。这一阶段将投资超过4400万欧元,建设范围覆盖公园入口两侧、通往河道上桥梁之前的大片区域。该区域不仅展示与中国有关的自然与动物知识,还将整合一系列具有文化与娱乐性质的项目,形成一个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综合空间:其中设有供游客漫步的空间,并在此过程中参与多种文化与娱乐活动,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经典元素,例如中国农庄的生产生活、传统皮影戏、茶艺表演、河流生态展示等。此外,还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,让游客仿佛骑在“龙”的背上,飞越中国最著名的国家公园,感受中华大地的壮丽风光。

正如项目负责人所指出的,一旦三大扩建阶段全部完成,且其中融入了具有博物馆特质的文化叙事元素,预计年游客量将比当前增加约50万人,几乎实现翻倍。目前 瓦伦西亚动物园年接待游客超过65万人,其中60%以上为国际游客或来自西班牙其他地区的游客。
卡塔拉市长在发布会上强调了瓦伦西亚 动物园的重要性,称其为“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”,并表示这是“城市的骄傲和标志”。她表示:“自2008年开园以来,瓦伦西亚动物园一直在不断增长,不论是游客数量、社会影响,还是其作为动物保护中心的价值。它也是教育领域的典范,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,传播尊重动物和爱护环境的价值观。它既是物种保护与恢复的象征,也是教育和环保意识提升的重要载体。”
本文根据瓦伦西亚媒体Levante的报道进行编译,图片引用自该新闻。
关于瓦伦西亚动物园Bioparc
瓦伦西亚动物园 Bioparc 是一座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市的沉浸式野生动物园,自2008年开园以来,凭借其高度还原的生态环境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展示方式,已成为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园之一。园区采用“无栅栏”设计理念,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动物原生栖息地之中,近距离观察非洲草原、马达加斯加雨林、赤道非洲河流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。